近年来,中国医药产业充分显现了引领全球的创新效率、创新速度,国际市场对中国医疗产品需求也日趋强烈,越来越多中国医药企业加速“走出去”,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担当起了中坚力量。
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,中国医药产业充分显现了引领全球的创新效率、创新速度,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担当起了中坚力量。目前,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,原料药出口多年稳居世界第一,是制剂产能最大的国家和中小医疗器械主要生产地之一。
“目前,中国医药企业规模大都相对较小,与国外巨头相比差距仍然较大,需要培育更多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国际行业龙头。”戴立忠介绍道。
01
优化医疗产品出口政策,建议将新冠抗疫物资“白名单”制度扩大到其他同类别监管的医疗器械物资,或者由国家药监局或各省级(直辖市)药监局设定质量评价体系,支持获得国外认证但未获得国内注册认证的国产优质医疗产品出口。
02
加强医疗产品国际注册支持,增进国际注册互认或开设产品出口“绿色通道”,简化国外市场准入手续,减少贸易壁垒。支持企业更快更便捷地完成产品出口资质审批,并做好相关合规风险防范。
我们要加大优势企业、优势品种培育力度,探索出更多医疗健康领域‘中国方案’。
戴立忠还建议:实施国际行业龙头培育工程,鼓励优势企业“走出去”,从海关报关、税务法务、产品注册、商务外交、学术交流、投资并购等多方面提供优势企业“走出去”扶持政策,开辟相关“绿色通道”,减少“走出去”壁垒,加速“走出去”渠道,提升优势企业出海效率。
03
对于重点企业建立对口帮扶机制,“一对一”辅导,给予“一企一策”支持,梳理企业堵点卡点、痛点难点。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区域建立公共临床试验基地,提供专业化统一化的临床试验服务,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转化应用,培育更多世界级优势品种。